恆生指數季節性交易


季節性交易是研究某一種產品,在特定的時候會否有明顯的模式,當找到這種模式後,就按著大數法則,在高概率及或高值慱的情況下交易。

以下所有數據都是用恆生指數當月收市價-當月開市價,若為正數,即是升市,反之,即是跌市。

若以恆生指數為例,46年數據,以月份計,4 , 10 , 12 是升市較多的月份(綠色代表升市),3,6,8,9 月是跌市較多(藍色代表跌市)。

上圖只能表明月份間升跌市的機率/次數,但沒有說明升跌市幅度。所以需要配合下圖,在升市時,1, 2 , 5 , 10 月的平均數較為特出 (下圖中0代表1月 , 11 代表 12月 ,如此類推) ,在跌市時,4,9, 10, 11 月的平均數較為明顯。可是若觀察極端值,如升市月份最高升幅和跌市月份最大跌幅,可見2月在升市時最高可見60% ,跌市時,4, 10 月最高可跌40%左右。

這些極端值配合平均數有分析意義,如果該月(不論升/跌)有很特出的平均值,但原來其平均值是靠少數的極端值形成,哪麼可信性就會減少,因為這些極端值(outlier) 可能不會常出現。


下圖是所有月份升跌的分佈圖:
如上所述,單月最高可見60%升幅,最低可見40%跌幅。
若只統計升市月份:
HSI monthly (Close - Open)/ Open  30% percentile 2.68861960221
HSI monthly (Close - Open)/ Open  50% percentile 4.70624072208
HSI monthly (Close - Open)/ Open  70% percentile 7.58082227545

若只統計跌市月份:

HSI monthly (Close - Open)/ Open  30% percentile -5.78135079174
HSI monthly (Close - Open)/ Open  50% percentile -3.10944245105
HSI monthly (Close - Open)/ Open  70% percentile -0.85366069772


下圖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各月份波幅特性:

若以long option 為例,9 月是一個非常好的月份,因為燭身較長,代表該月升跌幅度大,而且沒有黑點(outlier),數據的可信性較高。

10月燭身雖然較短,但有相對連貫的outlier,所以10月經常被認為是大波幅的月份(每年都被認為是股災月)。

若以short option  為例,3, 4, 12 等都是較好的月份,其中3, 4 月份的outlier 比12月份更少。

得到了每月的波幅特性後,可配合當時市況或第一幅圖中的升跌市月份統計,得出該月的方向做long 或 short option 部署。







若只關注最近10年(下圖),發現outlier已經較少出現,所有月份的絕對波幅都有明顯減少,9月仍然是相對大波幅的月份,而且跌市傾向更加明顯,2月取代3月變成波幅更少的月份,4月變成升市月,12月份保持低波幅水平。

最後想分享一些對季節性交易的想法,季節性交易的優點在於簡單,但缺點在於交易次數太少(若以月份來交易),要以太多時間成本來體驗該策略的成績,例如認為9月是一個好的long option月份,但當連續做了5次long option後都是失敗,究竟還應不應該相信9月是long side 的月份? 因為需要太多的時間成本來印證,所以當策略失敗後,改變想法或改善策略可能已經太遲。而且觀察的時間也很重要,例如上圖48年和10年的數據結果就有分別,理論上愈多數據愈可靠,但同時可能忽略了趨勢已在改變,所以比較可靠的情況是當長時期找到特徵後,發現短時期特徵仍然存在。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tg group 分享 signal

07/04/18 Long Short Signal

06/15/18 Long Short Signal